現況背景
台灣在 2300 萬人口規模下有 19 家的醫學中心,平均約 120 萬人即享有一家醫學中心,目前有 8 家醫學中心位於雙北地區,醫學中心本身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除了本身必須不斷改善與進化線下的就醫服務,面對數位化的趨勢,醫院也開始注重數位體驗。各大醫學中心不約而同在院內增加許多數位接觸點的同時,也開始為既有的數位服務進行改版優化。國泰綜合醫院與 AJA 團隊攜手合作進行國泰醫院 APP 設計改版,一同打造全新的數位體驗。

SEEING & DOING
- 填寫初診基本資料,仔細閱讀表單。
SEEING & DOING
- 有些資料線上掛號時好像有填過了?
SEEING & DOING
- 進門時有些慌張,不知道要先去那裡。
- 有志工熱心引導,感覺安心多了。
秘密客的深入調查,探索真實就醫情境及需求
情境:初診病人看診,填寫基本資料。

SEEING & HEARING
- 診間有人在量血壓、身高體重
- 牆上有許多公告
THINKING & FEELING
- 等侯的人不多且大家很守秩序,應該很快可以完成量測
- 有很多公告但不知哪些與我相關,很怕會遺漏重要資訊,有點緊張
DOING
- 排隊等侯中
- 手拿健保卡與掛號單
秘密客的深入調查,探索真實就醫情境及需求
情境:看診前需先量測身高、體重及血壓。

SEEING & HEARING
- 叫號機目前為 0 號,下一位是 1 號。
THINKING
- 這樣用正確嗎,怎麼還沒反應?
- 我是 5 號應該不用等太久吧…
DOING
- 將健保卡插入叫號機
- 拿著量測單(身高、體重、血壓)
秘密客的深入調查,探索真實就醫情境及需求
情境:掛號完成後,在門診外的叫號機插入健保卡報到。

THINKING & FEELING
- 先試用醫指付結帳但沒有成功,有些失望
- 排隊等批價約 5 分即完成結帳,覺得很有效率
SEEING & HEARING
- 聽櫃台人員說明,環境較吵雜需專心聆聽
DOING
- 拿健保卡、錢包付款結帳
- 拿到收據與領藥單
秘密客的深入調查,探索真實就醫情境及需求
情境:看完診在批價櫃台結帳。

THINKING & FEELING
- 有滿多種藥的,用藥時間都不同,怕會記不住
- 等侯區的人多,領完藥想快點離開
SEEING & HEARING
- 看著藥袋說明文字,仔細聽藥師說明用藥方式
DOING
- 領取藥袋
秘密客的深入調查,探索真實就醫情境及需求
情境:結帳後,到領藥窗口等待領藥。

門診病人就醫旅程

從第一線到管理部門,團隊目標一致才能有好設計






從醫院第一線單位到管理部門,我們執行了跨足 7 個單位及超過 23 位夥伴的訪談與工作坊。了解從醫院門診每日的實務運作到中長期目標,透過訪談與工作坊也幫助我們理解與釐清各單位的需求與問題,在過程中我們也找到關鍵角色與單位,我們一同探索了病人就醫旅程,深度討論不同情境中服務的可能性,也藉由他們的幫助讓好的想法與設計能成功推展。
醫院的數位服務如何在
真實使用情境協助不同的用戶?

初診病人
對醫院不熟悉,需要多一點較多引導,像是醫院交通、診間位置、醫師資訊等。第一次掛號較可能會以電話、網站方式掛號。

慢性病人
醫院服務使用頻率高,需要更多提醒用藥、領藥及回診掛號的幫助,個人化的APP 能即時給予提醒與幫助。

主要照護者
主要照顧病人者,可能是家人或看護的角色,需要有詳細用藥、病人照護資訊及看診提醒。

三明治族群
上有父母下有年幼孩子需照顧的夾心世代,需照看多位家人的健康、看病需求,數位服務能幫助同時管理多人就診資訊。
設計目標






初診引導
清楚告知初診報到流程

看診詳細資訊
首頁顯示就診資訊,診間一目了然

多人就診資訊
照護者更好管理親友就醫排程


用藥提醒
綁定個人用藥,直接查詢詳細藥品資訊

引導線上繳費
看完診後可直接使用 APP 線上繳費

常用功能引導
用戶可快速掛號或查詢資訊


用藥提醒設定
用戶也可自行設定用藥提醒

綁定個人用藥
提供個人完整詳細用藥指示與藥品資訊,多個科別也輕鬆管理


多元查詢方式
可用關鍵字、分類、及掃描方式查詢衛教文章,線上線下服務整合更完整

常用衛教
醫院的常用衛教文章,方便用戶隨時查看

分類圖示瀏覽
清楚的分類圖示讓用戶找尋文章更直觀


多元掛號方式
可以醫師姓名、科別、症狀及過去看診記錄的方式掛號

充足掛號資訊
提供完整科別與醫師資訊讓用戶選擇合適的醫師

查詢症狀
提供常見病人會困惑的症狀並協助引導掛號
重新詮譯設計語言,傳遞溫暖關懷產品形象
我們將醫院對待病人耐心、關懷的態度,融入在產品的個性,除了在顏色與圖像的精心調琢外,也體現在產品的文案與對話上的設計。



我們能與你一起,共同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數位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