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訪查上百名慈濟志工,
設計團隊發願要助眾生
偶然的機緣,讓慈濟找上了 AJA。原本只是個邀約,讓年輕設計團隊去看看慈濟資訊營隊的電子書導入現況,沒想到一看不得了,荒亂不解的資訊架構,伴隨著老菩薩們的辛苦折騰。年輕氣盛的設計師哪挨得住這種景象,馬上就發願要做點善事。



不只是死的電子書,
而是活的訊息溝通平台
在跑了北中南十來個據點,親身訪查上百名慈濟志工之後,我們發現在慈濟的社群裡,電子書並不只是書,而是一個訊息溝通平台。從每天早晨的上人開示、每週的慈濟湧泉文章精選、再到每月出版的慈濟月刊,甚至是天災救難的緊急訊息;整台電子書的硬體功能被發揮到極限,但是軟體架構與服務卻跟不上資訊流通的需求。發現關鍵脈絡之後,在設計前期就重新定義了專案目標:不只要改善電子書,而是要為慈濟全球上千萬的會員,打造一個活的訊息溝通平台。


不受裝置的限制
讓銀髮族
才是真好用
研究過程中充分見識到,讀書會裡都在學著用電子書,沒剩多少時間在念書的狀況;設計團隊就試著打破數位的框架,直接從銀髮族的生活脈絡中取材,企圖讓傳統世界裡的熟悉跟美好,能夠融合到數位介面中。這包含了去著手分析家中的實體書架如何收整排列、常讀的書籍數量與頻率,以及不同的筆記模式等。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做出一個讓銀髮族一摸就上手的設計,沒有任何隔閡跟阻礙,這才會是真正的好用。
80
In-depth Interviews
100 場以上親身訪查
50
Discussion
71 場討論
2800
Posit Notes
2886 張便利貼
30% 的創新來自於 
說到這裡,銀髮族用的介面一定是平淡無奇、簡單乏味的嗎?我們並不這麼覺得。事實上,訪談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老人家對於數位工具的掌握度並不低,而且也常常有創新、突破框架的見解。慈濟電子書裡面搭載有智慧型 Tag、全時訊息推撥等先進功能,老人家們都很喜歡;同時有更多的創新點子,都是跟老菩薩們共創討論的結果,像是重點朗讀、即時筆記等。拿起這本電子書,你會覺得簡單易用,但又先進獨特,活像是年輕人的新玩意兒!

這是我每天隨身的資訊平台
用
追求每一個細節的完美
研究過程中充分見識到,讀書會裡都在學著用電子書,沒剩多少時間在念書的狀況;設計團隊就試著打破數位的框架,直接從銀髮族的生活脈絡中取材,企圖讓傳統世界裡的熟悉跟美好,能夠融合到數位介面中。這包含了去著手分析家中的實體書架如何收整排列、常讀的書籍數量與頻率,以及不同的筆記模式等。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做出一個讓銀髮族一摸就上手的設計,沒有任何隔閡跟阻礙,這才會是真正的好用。





利用網格補點顯示漸層
降低頁面變動頻率

設計成果
結果電子書軟體改版上線的一年內,客戶滿意度增加 70%,台灣銷售量成長 3 倍,海外成長 12 倍。就是這樣偶然的機緣,年輕設計團隊,遇上了一群老菩薩,進而創造了一個服務眾生的經典設計案例。


